公車故事:1209路最終章與三重客運林口拓展史(上)

公車故事:1209路最終章與三重客運林口拓展史(上)
在高速公路尚未通車的年代,一般公路客運活絡沿線鄉鎮的人流。伴隨時間的遷移、行政體制帶來的調整,逐漸擴張的市區公車與萎靡的公路客運早已形成黃金交叉,沒有被改制的公路客運逐漸被消失歷史的洪流。

今天介紹的主角1209「公西—北門」,早年可說是林口、泰山、新莊、三重與臺北間的重要公路客運路線,不過在2010年代與其平行的公路客運多改為市區公車之際,已不再為當年的黃金路線,在營運許可證到期後,於2021年11月4日起停駛。本文預計分為兩篇,這篇將介紹2001年以前,三重客運如何開始在林口拓展地盤。
※若有任何補充說明與指正,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告訴小編喔。※
追根溯源:早年林口臺地的公共運輸史
根據「臺灣百年歷史地圖」、《臺灣乘合自動車運賃表》等歷史資料顯示,日治時期已經有民營巴士路線前往林口。1942年的《臺灣乘合自動車運賃表》記載臺北近郊巴士營運的「新莊—樹林口」,大概可以說是公共運輸往林口的始祖。該路線計價點為中港厝、山腳,全程40錢。伴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打,日治末期的公共運輸基本上難以維持,由後來接手臺灣的國民政府接手,臺北近郊巴士營運的路線也被收歸公路局經營。

1948年初,公路局開始恢復臺北至林口班車。因應林口臺地道路開通與改善,逐步自林口擴張路線,這雛型演變為後來的林口支線:
▲「林口—八里」→約1950年代左右闢駛
▲「林口—太平嶺」→約1950年代左右闢駛
▲「林口—苦苓林」→約1950年代左右闢駛
▲「林口—嘉寶」→約1950年代左右闢駛,後於1960年代延駛寶斗厝,再延駛瑞平
▲「林口—鴻寮」→1960年闢駛「林口—下福」、1961年延駛下寮、1967年延駛後壁厝

除了開通多條林口支線,這些路線也以「臺北—林口」直通(僅「林口—八里」應該沒有),直達臺北。1975年7月,為了改善忠孝西路的交通,往林口各線班車自臺北西站改由鄭州路、塔城街口發車。下圖附上的時刻表為1964年、1967年登載於報紙的時刻表。(顏色僅為方便辨識,與實際狀態無關)
坪頂臺地:苦苓林庄與公西村
根據1959年報載公路局時刻調整,「臺北—林口—苦苓林」增加為每日13往返、「林口—八里」對開2班次,那苦苓林在哪裡呢?

現在GOOGLE地圖上找不到的「苦苓林」,就是現在桃園市龜山區復興街上的公西里。日治初期於該地設「苦苓林庄」,1920年行政區劃調整,改為大字「坪頂苦苓林」;國民政府來台後,1946年行政區域重劃為「公西村」。公西的來源,一說是鄰近的舊地名「菜公堂」、「西勢湖」各取一字合併而來,至今桃園客運5063、5116於復興街上的「公西」,即為原本的苦苓林。

路局釋出:三重客運拓展林口
為解決北部工業用地取得與臺北盆地內人口激增的問題,1974年中山高速公路通車後,劃定林口臺地較平緩的區域為「林口特定區」,涵蓋今日新北市林口區與桃園市龜山區。該計畫試圖引入工業、住宅、體育等發展潛力,讓林口、龜山一代能蓬勃發展。1976年9月,臺灣省政府正式核定「林口特定區開發計畫」,分四期開發,預計要於1986年前開發完成,包含1974年規劃中正體育園區,1978年12月台塑集團的林口長庚醫院總院也正式啟用。

在交通方面,公路局將轄下行駛林口的所有一般公路客運,在1976年4月1日起交由三重客運、桃園客運接辦行駛。其中桃園客運接手「林口—泰山」段,三重客運則營運多條往返林口的路線,讓三重客運開始深耕林口的公路運輸,列表如下:

▲「臺北—林口」
▲「臺北—苦苓林」
▲「臺北—鴻寮」
▲「臺北—太平嶺」
▲「臺北—寶斗厝」
▲「林口—苦苓林」
▲「林口—鴻寮」
▲「林口—八里」

1976年10月,也就是接駛公路局路線的當年秋天,三重客運闢駛「林口—板橋」,後來也造就部分林口支線,續駛該路線至板橋的歷史。因應林口地區的發展,三重客運在林口鄉的營運分為兩種情形,一是以林口為中心,闢駛多條路線,也奠定後來林口支線複雜的路網,可參考下面林口支線路網圖(約於1987年)。二是以「公西—臺北」為主幹,向龜山鄉延伸多條支線,包含楓樹坑、警官學校(今臺灣警察大學)、中正運動公園(今長庚大學、體育大學一帶的中正體育園區)等三條路線。

1984年7月,由於當時民營業者不被允許經營國道客運,臺汽客運配合林口國宅未來的通勤需求,與臺北長庚往返林口長庚的就醫旅次,闢駛「林口國宅—中崙」國道客運路線,惟初期班次僅有5往返,票價分別為臺北至高公局13元、林口國宅19元、長庚醫院20元,這條路線在未來臺汽瘦身時,由三重客運代駛。
1994年9月左右(一說為11月),因應民眾通勤要求與答應泰山鄉五年前的承諾,三重客運闢駛「公西—大科路—二省道—北門」;1989年三重客運曾答應泰山鄉於大科路改善後要闢駛路線,惟改善後因多項原因一直沒有闢駛而招惹罵名,直至1994年才正式行駛。

另外根據林口鄉誌的記載,三重客運於1996年11月闢駛「公西—林口國宅—北門」,與前述「公西—北門」的差別,在於不繞行中湖頭、竹林寺一帶;至於「林口—北門」與經竹林山寺的「公西—北門」是如何整併消失,推測為林口站於1998年8月14日裁撤,相關路線遷移至公西站調度而調整,這段的調整歷史比較不明確,仍帶補充。下圖三重客運網站早年的路線圖(約莫2000年左右),仍然刊載經龜山復興街、林口竹林寺版本的路線圖。
除上述兩條「公西—北門」,三重客運還有一條已停駛的1207「公西—成州—北門」。這條路線也可追溯至日治時期由臺北近郊巴士營運的「臺北—成州—新莊」,國民政府來台後,「臺北—成州—泰山」這帶的路廊恢復營運。1973年至1974年間,公路局將八里、觀音山、五股、泰山等多條路線,交由三重客運營運,「臺北—成州—泰山」自1974年1月29日由三重客運接駛,並於1990年代延駛至公西站發車。
1999年2月6日,三重客運看準假日旅遊公車的市場,闢駛「捷運劍潭站—林口竹林山寺」旅遊公車,經關渡、廖添丁廟、八仙樂園等景點,不過這條路線似乎沒有營運太久就停駛了。2001年7月11日,三重客運闢駛「樹林—林口長庚醫院」,以服務樹林、下新莊往林口的通勤與就醫需求。

國道開放:三重客運林口國道客運通車
國道客運開放民間客運業者經營後,多條國道客運如雨後春筍般冒出。1996年11月與汎航通運共同闢駛「林口長庚醫院—北門」,後來改為各自營運,三重客運延駛至林口市區;1997年1月接替臺汽客運「林口國宅—中崙」的國道路線,1999年正式接替並改為「長庚大學—臺北市政府」,班次大幅增加。1999年7月,三重客運闢駛「公西—三重」線,不過這條路線實質上沒有在林口鄉內設站。
有關2001年的三重客運林口拓展史,大概先寫到這邊,明天再來跟大家聊聊林口支線的衰退,與三重客運於林口的再佈局。

參考資料
臺灣乘合自動車運賃表(1942)、臺北市誌(1991)、林口鄉誌(2001)、臺灣巴士情報誌第7期(2008)、新修桃園縣志(2010)、臺灣百年歷史地圖、歷年報紙與公車手冊。


→前往凡交通粉絲專頁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