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車困境:從都市計畫變遷來看北大調度站搬遷爭議

公車困境:從都市計畫變遷來看北大調度站搬遷爭議

北大社區的調度站搬遷問題持續延燒,新北市政府最後宣告駁回申請。早年的都市計畫與交通政策事實上難咎其辭,客運業者要再去尋覓新的土地應付車輛調度,民眾要面臨因公車車輛停放困難而導致減班的風險,與鼓勵大眾運輸發展違背。屬於公共服務的公車系統,與鄰避設施的公車調度站,在重視生活品質的今日不斷被挑戰著。雖然小編並不是當地人,可能沒辦法100%完全正確的討論此事,所以小編透過都市計畫的回顧,探究北大社區的公車調度站規劃。當我們再次翻開都市計畫圖,我們又會發現什麼呢?

▲北大社區的都市計畫

北大社區的都市計畫在1991年發佈的「擬定台北大學社區特定區計畫書(包含變更三峽都市計畫部分農業區為大學用地、加油站及帶狀公園)案」即有留設公車站用地,面積為0.5公頃。只不過當時的位置在學勤路、大義路口的西南角,即目前遠雄大學劍橋的位置。

圖1◆1991年發佈的都市計畫圖(底圖為新北市政府城鄉資訊查詢平台,點圖放大)

1998年實施第一次通盤檢討後,原本的原本的公車站用地移設至學成路、大義路口的西北角,面積不變,可參考圖2、3、4的的位置。車站用地所位在的街區(學勤路、大德路、學成路、大義路)由住宅區改為商業區,以符合開發的財務平衡(臺灣的商業區基本上是允許部分作為住宅使用)。無論在最初的規劃還是第一次通檢,這車站用地基本上都位居北大特區的正中心

圖2◆1998年第一次通檢的都市計畫圖(底圖為新北市政府城鄉資訊查詢平台,點圖放大)

至於遷移的原因,從第一次通盤檢討的內文可看出端倪。當時第一次通盤檢討參考研究報告「台北大學城社區特定區都市設計準則」,將計畫區內的部分道路留設退縮綠地、行人步道等開放空間,寫入北大社區的土地使用分區管制,原基地位於的3-2道路在建築線退縮的指定道路上(同時強調為「社區學園大道」),導致公車站的面積縮減。至於為何遷移到學成路、大義路口的位置,計畫書中僅表明所謂的適宜性,小編在此推測可能是位於兩條規劃的聯外道路交叉口,設置於此可做為公車轉運的銜接點。
圖3◆1998年第一次通檢的都市計畫圖的計畫道路圖(節錄自該報告書,點圖放大)
圖4◆1998年第一次通檢的土地使用分區變更緣由(節錄自該報告書,點圖放大)

(※圖1、圖2檔案較大,若有發生錯誤建議重試。)

車站用地移設後,由於早期進駐人口較少,該用地一直沒有開闢。雖然說早年有多條路線擦邊於北大社區,但第一次直駛入北大社區核心的路線,是2006年5月31日配合捷運土城線通車的快速公車916、捷運接駁藍43兩線(藍43在2007年9月改線後,變為擦邊北大社區的路線),這也是開啟北大社區公車的濫觴。

這塊車站用地在北大社區發展起步的時候,有計畫要作為未來北大轉運站的腹地,2011年10月還配合這未來政策新闢沒什麼用的北大社區循環線(851、852、853、855),2012年4月重新改線變成北大社區銜接鶯歌、樹林的聯外路線。隨著北大社區的大眾運輸需求,三峽二站在接連接手921、闢駛922、932等多條路線,基本上也不堪負荷,遂於學成路(大雅路至大成路段)租用土地設置三峽一站學成路停車場,939路通車便是屬於此站調度。

至於原本留設的北大轉運站,後來胎死腹中的原因,除了北大社區循環路線轉乘快速公車的不討民眾的好(以銜接高速公路而言,這用地反而位於北大社區正中心,離三鶯交流道與後來的樹林交流道都遠),逐漸建起的社區也反對這塊未開闢地作為公車轉運站,後來約莫在2012年至2013年間以未開闢的閒置公共設施為由,透過簡易綠美化變成公園,這點由Google Map的街景圖回朔可觀察到。

圖5◆臺北客運939路。


◆Google街景圖(2012年7月),剛設立的北大調度站。

(※可參考2013年於「北大社群在地論壇」有關北大轉運站的討論文。當時有民眾提議應該要將公車轉運站設置在捷運三鶯線的車站旁,不過三鶯線2012年9月才通過可行性研究、2014年3月將綜合規劃提交交通部審查、2015年6月由行政院正式核定,對當時的北大社區而言,所謂當時的捷運三鶯線基本上還是個未知數。)


◆Google街景圖(2012年7月),位於學成路、大義路口仍荒蕪的車站用地。


◆Google街景圖(2015年8月),位於學成路、大義路口的車站用地已簡易綠美化。

雖然目前這塊用地目前仍為車站用地,不過在新北市政府進行北大社區的第二次通盤檢討,以該車站用地「經交通局評估已無使用需求,故考量現況居民需求及現況已為簡易綠美化,檢討變更為公園用地」。根據目前新北市政府的公告進度,目前此案正在內政部都委會審議中,尚未公告實施。

圖6◆北大社區第二次通盤檢討變更項目(節錄自該報告書,目前尚未核定)。

▲北大國小與國成街

至於北大國小為何不在北大社區內呢?其實目前的北大國小並不在北大特區內,而是屬於三峽都市計畫的文小一用地,自1971年發佈的三峽都市計畫早已留存,只不過可能當時需求已達飽和,長期並未徵收開闢,今日的國成街也不在三峽、北大等兩個都市計畫的聯外道路計畫。當北大社區的成長超乎預期後,文教設施基本上已無法負荷更多的學童,而這個靠近北大社區的文小一用地可能就此被相中,2016年下半年北大國小正式創校。

回顧1991年、1998年的都市計畫,當時北大社區的計畫目標年為2016年計畫人口為29500人,但2016年的實際現況人口數是45602人,遠遠超乎這個數字。截至最新的2020營建署統計年報,北大社區的現況人口數是47910人。為此,前面提到正在跑流的第二次通盤檢討,設定新的目標年為2026年,計畫人口由29500人大幅上修至52000人。雖然預測基本上就是可以保證不準,但這不準的結果卻也是造成北大社區公共設施超載的情形。
圖7◆三峽都市計畫第三次通盤檢討土地使用分區圖(2009年11月)
圖8◆三峽都市計畫第三次通盤檢討土地實際使用分區圖(2009年11月)

回到國成街,根據新北市政府工務局於2021年國成街截彎取直新聞稿,當時的說法指出北大國小向當時的私有地地主承租土地,開闢國成街臨時巷道,減少北大社區內的學童要繞行復興路或三樹路才能抵達。國成街雖作為北大國小的通學巷道,但同時銜接國光街至三峽市區,原本設想以學成路、國慶路做為銜接市區與交流道的聯外道路,頓時多了一條狹窄的國成街連通。此外,國成街無論在截彎取直前後皆是採用無阻擋的標線型人行道,以臺灣的駕駛習性而言,行人路權一樣容易受到車輛侵犯,故才有後續臺北客運願意退讓部分土地做為實體的人行道。


◆Google街景圖(2012年10月),當時完全不會想到未來有國成街與北大國小。


◆Google街景圖(2017年4月),位於國光街的同樣的地點,完全不同的樣貌。


◆Google街景圖(2009年7月),當時仍為空地,並沒有國成街貫通至三峽市區。

◆Google街景圖(2017年4月),因應北大國小而開闢的國成街。

▲正反意見交鋒

以下是簡易整理事發時,當地民眾從反對到支持的各種不同聲音。

○完全反對:理由包含現地的使用分區為住宅區;國成街為北大國小通學巷,路幅狹窄且標線型人行道有安全疑慮;空汙與噪音降低生活品質、房價降低(房價這點為正對著停車場的大英博物館社區連署書提及)。

○不完全反對:公車站開口由國成街改朝向學成路、停車場退縮興建實體人行道、未來設置電動公車站降低空汙問題。基本上不完全反對的角度,旨在不認同調度站開口位於國成街,但對於設站於此表示可接受,或是同意臺北客運的改善方案。

○懷疑角度:國成街截彎取直與北大站遷站、業者整地的時間點過於巧合;國成街好不容易沒有貨車出入,卻變成公車場站;人口密集區為什麼可以有公車調度站。

○贊成角度:北大社區養出932、939、941等尖峰供不應求的路線,應以搭乘民眾與大眾運輸的觀點出發。

在舉辦公聽會與多次協調後,新北市政府於3月31日發新聞稿指出駁回臺北客運設站,另指出國成街為通學巷,禁止公車駛入。這篇新聞稿雖然看似告一段落,但設站問題未果連帶影響的是客運業者的班車調度,使用大眾運輸的北大社區居民,以及其他調度站的搬遷影響。

▲住宅區與公車調度站

至於住宅區的土地使用到底能不能做為公車調度站,無論是都市計畫法臺灣省施行細則,或是臺北市、新北市自行訂定的地方條例,基本上在附帶條件的情形下,住宅區是允許做為公共運輸場站。至於附帶條件的部分,臺北市自治條例目前是沒有查到,臺灣省施行細則與新北市自治條例的條件是「申請僅供辦公室聯絡處所使用者,或計程車客運業、小客車租賃業之停車庫、運輸業停車場、客運停車站及貨運寄貨站,其設置地點面臨十二公尺以上道路者,不在此限」。

預計搬遷的北大站新地點,面臨計畫道路20至40米的學成路、路寬8米的國成街。雖然不清楚為何當初要將開口設在國成街,但推測可能是受到捷運三鶯線於學成路施工、先前租給大貨車業者的出入口也是開在國成街。或許早年私人運具不發達,大家仰賴公共運輸的服務,允許住宅區設置公車停放處是被當時所允許且認可的;隨著私人運具的興起,這些觀念逐漸被推翻,大家雖然仍享有公車行經的便利性,但公車調度站卻也變成嫌惡設施。事實上大眾運輸都面臨這種情況,例如捷運要在我家附近設站,但不能用我的地設站、也不可以有噪音等等。

(※畢竟在北大國小未創校前,這片本來就是未徵收的私有地,既不是計畫道路更遑論臨時道路8米巷道合不合規定,雖然這樣其實非常政治不正確。)

最後有關為何不把調度站遷移至麥仔園或是大柑園的問題,新北市政府在2021年下半年曾表明,若順利的話預計在2022年正式推動上述兩地的開發計畫。若依照目前的推動速度,可能不用等到下個10年租約期滿就又要被遷移了。順帶一提,三峽二站所在的位置是有被劃定在麥仔園重劃區內,只是不知道會不會動。

▲感想

其實臺灣的都市計畫與交通政策一直欠缺相互配合,都市計畫即便有劃定所謂的公車站用地,但到底能不能符合實際需求並與社區共存一直都是被忽略的事實。那更不用說都市計畫的公共運輸現況,長年都是寫這個計畫區內的公車有哪些、班次多不多,至於這些公車是不是停在計畫區內,並不是被關心的部分。

隨著居民對於生活品質的提高、房屋價值的在意程度,公車調度站這種鄰避設施的設置,在未來只會被挑戰更多。客運業者場站的土地多半是以租用的方式,近年的阻力增大似乎有被臺北市察覺,以至於北士科留了一大塊交通用地專給公車停放使用。雖然該交通用地是在北士科新洲美段的最西側,不過旁邊也是未來的文教用地與一些住宅區。
圖9◆北士科公共設施分布圖(來源自北投士林科學園區網站)

雖然說捷運三鶯線預計在2023年完工通車,不過遠觀林口的機場捷運、淡海的淡海輕軌,事實上搭乘公車前往臺北市區的比例也不少,在非疫情期間的936、937就算在機場捷運通車,班次仍然是一年比一年多,只不過這兩個新市鎮的腹地比北大社區大上許多,公車調度站也多半設置在較為邊陲的區域,當然也相安無事。運具移轉率在快速公車的一車直達與票價優勢上,至於北大站搬遷的爭議,最後還是得要政府、業者與民眾達成共識,不然從現況看來沒有任一方是贏的。

2022年4月1日1730配合轉發PTT修改段落。以上觀點僅為個人觀點,不代表上造爭議的任何一方。
2022年4月5日2300追加第一次通檢圖檔。

→前往凡交通粉絲專頁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