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車故事:臺北客運與三重的故事

臺北客運與三重的故事:11、229、264

臺北客運264路連接板橋、萬華、三重與蘆洲,至今仍是重要的市區公車,算是臺北客運營運已久的路線。除了264之外,臺北客運早年也有自萬華往分子尾的聯營公車11路、往蘆洲保佑村的229路,讓我們來聊聊這三條路線的前身今世。

早年核定路權可能與實際營運不符,本站以下蒐集的資料為歷年報紙、公車手冊彙整而成,特此聲明。
▎櫻花車行駛264路


【路線演變史】

●文山客運時期:1959年~1962年

有關臺北客運經營三重的歷史,目前根據報紙記載,在臺北客運的前身—文山客運時期就已存在。1959年4月17日(民國48年),文山客運獲得有關單位核准行駛「萬華—三重」線,臺北客運在4月16日已派人測定站牌設立地點。這條路線自萬華出發後,經中興大橋、重新路至天台戲院,初步將行駛每日往返24班次。

1960年10月1日,聯合報曾刊登文山客運特開「三重—板橋」班車每日6往返,不過綜合手邊的資料,再次有直通板橋的文字記錄,已經是1976年出版的優美臺灣旅行手冊。

●改名臺北客運:1962年~1976年

1962年6月1日,文山客運為推展公司業務,將公司名稱更改為臺北客運,公司辦公處也從新店遷至臺北市。當時報載除了記錄當時營運的路線,也預告要將「萬華—三重」延駛至蘆洲擴大服務。1963年1月9日,臺北客運正式將「萬華—三重」部分班次延駛蘆洲,增設分子尾、溪墘村、樓厝村、水湳村與水河村等站,每日營運18往返。

1963年到1977年間有關「萬華—三重」的記錄不多,有待釐清的問題也不少。以下從官方檔案與非官方記錄,分別釐清聯營公車實施前所發生的事。

○官方嚴查路線

早年臺灣省交通處、臺北縣與臺北市常常不同調,以致於發生公路局釋出給民營客運業者,但臺北市未准許或民營業者擅改路線的情形。1975年臺北市議會嚴查民營客運業者借道臺北市一事,三重客運與臺北客運皆有路線被認定為非法營運,這細節以後再來談。根據當時臺北市政府調查的結果,認定合法的路線包含「保佑村—分子尾—萬華」「板橋—臺北人人公司」,不過沒有提到這兩路線串接一事,也無法證實保佑村、分子尾是否曾經串接營運過,以及後來分為重陽路、三和路、正義北路等版本。

○非官方記載

1976年出版的優美台灣旅行手冊,收錄臺北客運當時的營運路線,包含「分子尾—德林寺—萬華」「保佑村—德林寺—萬華」「分子尾—萬華—板橋」,另有備註為北客1路。目前除了優美台灣旅行手冊,目前只有找到一則預售屋廣告曾提到北客1路的說法,以及提到「分子尾—萬華」有分為三和路與重陽路兩種版本。
▎文山客運至臺北客運時期的演變史(點圖放大)

●聯營公車實施初期:1977年~1978年

1977年確立聯營公車制度後,臺北客運「分子尾—德林寺—萬華」「保佑村—德林寺—萬華」「分子尾—萬華—板橋」在第二波改號潮(5月22日)分別被賦予11路(行經重陽路為11副線)、229路264路。對照1977年的相關報紙與1990年臺北市誌記載,前者僅表示為臺北客運路線,後者則表示揉合三重客運、三重市公車(首都客運)與臺北客運的路權進行重新規劃。

聯營公車實施後,自分子尾發車的11路(含副線)、264路在三重段行經溪尾街、仁愛街、三和路、自強路、忠孝路接正義北路、重新路(11副線自忠孝路往南轉重陽路)。在服務水準方面,11路班距5分至12分、11路副線固定22班次、264路班距8分至14分。

自保佑村發車的229路,經蘆洲、三和路、福德北路接重新路(往保佑村方向繞行正義南路、環河南路、福德南路),班距為40分至80分;萬華段改經西園路、西藏路、萬大路至果菜公司,1978年1月左右恢復直走康定路至萬華車站。下圖是實施聯營前後的對照表與路線圖。
▎1977年至1978年記載的路線與站名(點圖放大)

●斷層的歷史:1985年~1986年

1978年至1985年間的異動,目前手邊沒有資料考證。11、229與264路在這前後的變化很大,待我們放到文章後面再來聊。1985年9月,蘆洲三民路已闢建,信義路、仁愛路與民族路完成拓寬與改線,卻苦無公車行駛。報載指稱臺北客運雖然有路線行經,但實際僅行駛一、兩班,故促請開放客運行駛信義路、民族路、仁愛路與復興路等,並邀請其他客運業者服務此區。

1986年11月1日,臺北客運將264路從分子尾調整行駛蘆洲樓厝地區,並行駛蘆洲信義路,班距為尖峰6分至8分、離峰12分至20分。本次延駛蘆洲後,大致形成至2010年左右於蘆洲路段的行駛動線,至於11路與229路,基本上從此期間似乎變成宣示路權為主的路線。
▎264路路線圖(臺北客運早年網站留存)

●一個小插曲:1996年

聯營公車版圖開放後,三峽、樹林、新店安坑、泰山等地陸續有公路客運申請轉為臺北聯營公車。根據1996年11月14日報載,臺北客運曾申請將264路自歡仔園延駛至樹林發車,預計改為三段票收費,不過後來此延駛案不了了之。

●千禧年後的變化:2000年~2022年

時間快轉到2000年代,往返板橋、萬華、三重與蘆洲的264路基本上是當紅炸子雞,反而11路、229路變成班次極少,且不確定是否有實際營運的路線。11路在2007年9月先行停駛,229路則有存活到首都客運入主,入主後的新版路線圖,則是行駛民族路、三民路至保佑村。此外,早年從板橋開往臺北方向會加繞萬華車站,不過取消繞入的時間點不詳。

2010年因應捷運蘆洲線通車與公司營運考量,5月先將264路的調度站改由蘆洲站為主、歡仔園站為輔;6月26日正式裁撤229路將264路按原229路動線延駛,保佑村的站名也被改為捷運蘆洲站。2012年1月捷運新莊線通車後,路線改繞行捷運三重站。

2013年12月左右,配合低地板公車政策,臺北客運陸續將264路配置北京福田低地板公車。2018年3月配合新北市政府政策,被選為新北市幹線公車,同年9月15日實施全線一段票收費。2022年3月7日,臺北客運再次調整264路負責的調度站,恢復由歡仔園站取代蘆洲站調度,但仍保留早上部分班次由捷運蘆洲站發車。
▎車上229路的路線圖(早年拍攝技術十分不佳)
▎2010年以後有關264路的調整公告(點圖放大)
▎實施聯營公車至今的演變史(點圖放大)
▎傳統白色車輛行駛264路
▎264路獲配北京福田低地板公車,至今也近9年了


【官方營運數據】

●1978年至1985年間消失的歷史

自1978年至1985年有關11路、229路與264路的改動,在前面整理的路線演變圖可說是空白的,不過這段歷史在目前的公開資料還是有被留下來。國家圖書館藏書曾保留早年聯營公車發行的「公車聯營報導」,與相關研究論文、報告中還有部分的資料可供參考。

以下是1984年由徐淵靜教授指導、黃三哲同學撰寫的《臺北縣公車系統管理規劃之研究》畢業論文,可以確定1983年的時候,11路副線應該已停駛;11路、229路正線配車數比264路來得少,但日運量還不算太差。

11路行駛13班、配車2輛,平均日運量為1,387人
229路行駛4班、配車1輛,平均日運量為538人
264路行駛75班、配車12輛,平均日運量為8,300人

264路自分子尾改行駛至蘆洲樓厝以後,1988年由黃宗洲主持的《台北市公車路線調整改善之規劃》的研究報告中,可發現11路與229路班次又更少、264路班次增加的情形。

11路行駛1班、配車1輛,平均日運量為81人
229路行駛1班、配車1輛,平均日運量為140人
264路行駛71班、配車15輛,平均日運量為10,737人

●1995年以後的營運績效

1995年以後,臺北市政府交通局針對轄下聯營公車,公開個別路線的營運績效,下面三張圖分別為11路、229路與264路的歷年營運狀態。11路229路自1995年有數據以來,基本上每天平均營運約1~2班次,但在2001年至2003年間營運績效皆有不正常的隆起,不確定是否為早年車迷提到所謂的「11+229=264」之謎?早年的民間公車手冊路線圖,也曾誤植11路與229路為「保佑村—萬華」、「歡仔園—萬華」等奇怪的錯誤版本。
▎11路營運效率概況
▎229路營運效率概況

以下是264路的營運績效,因2011年移撥新北市後未公開2011年、2012年的營運數據,故該兩年沒有記錄。在捷運蘆洲線尚未通車前,最大高峰出現在2001年,該年搭乘總人次為6,819,610人,即平均日運量達到18,683人,可說是全盛時期。

捷運蘆洲線、三重線相繼通車後,264路雖然有受到影響,但2018年搭乘人次也曾經再度向上:該年搭乘總人次為4,827,044人,即平均日運量達到13,224人。2020年以後受到COVID-19疫情影響,慘痛的2021年總人次為大跌至3,070,964人,即平均日運量只剩下8,413人。
▎264路營運效率概況(單位與11路、229路不同,敬請注意)


【待解謎團】

●三重站撤站與11路後續開去哪裡?

根據中研院臺灣百年歷史地圖歷年圖資、農林測會所正射影像圖,似乎可以推敲早年臺北客運三重站的位置。聯營公車實施後,早年的動線記載為「三重站→溪尾街→仁愛街→三和路」,對照1970年代的地圖、空照圖、報紙記載與都市計畫圖,似乎可以推測當年的臺北客運三重站位於今日溪尾街、福隆路附近,以下將分別說明。

報紙記載的部分,1970年與1971年皆有臺北客運位於三重的紀錄。1970年1月22日經濟日報第六版指出,當時位於三重的一間塑膠公司開業,當時的報道如下:「裕邦塑膠股份有限公司已開業,專營各種射出成型塑膠製品,該公司在三重市福隆街(即台北客運公司前)廿六號‧‧‧」。進入新北市歷史門牌檢索系統,早年的三重市福隆街26號在1997年7月7日重新整編為三重市福隆路27號,於當初地圖標註位置不遠。

1971年經濟日報第8版提到《北縣營利事業核准二十八家 工廠設立及變更登記十八家》報道則提到工廠變更的部分:「工廠變更:土城:(沛波)崇榮染整有限公司,三重:(溪尾街)台北汽車客運公司‧‧‧」。對照臺灣百年歷史地圖歷年圖資,1970年代的地圖的確將臺北客運總公司標註在三重市溪尾街一帶;1975年《三重擴大都市計劃案》也將台北客運公司的標記在溪尾街上。至於有關三重站何時撤站、何時將公司搬至板橋文化路,似乎目前已無從考證。

1990年代後,臺北客運11路基本上可說是消失在視野中,當年的客運業務沒有今日可透過動態管理,營運效率差的路線常常變成僅有路權但沒有實際營運的路線。11路再度出現可能是1990年代末期、2000年代以後的事,雖然路線名稱仍為「萬華火車站—分子尾」,不過這時的分子尾站牌位於五華街、今蘆洲家樂福旁與當年分子尾站為不同處(推測為今日慈福派出所的站牌)。不過無論是11路的分子尾,還是首都客運的分子尾,事實上仍都屬於早年分子尾庄的範疇,「分子尾街」至今也仍存在。

綜合2005年PTT公車版與有記錄到停駛前11路動線的車迷朋友,表示末期11路停放在今日自強路上的「溪尾街口」站發車,這路線大概也符合北客官網繪製的線型。由於早年資料的缺乏,似乎也能理解2005年的車迷朋友為何認為11路開錯路。
▎11路路線圖(公車聯營報導,約為1985年)
▎11路路線圖(臺北客運早年網站留存)
▎1970年代至今的各類地圖(點圖放大)
▎11路櫻花車(活動照片,非營運狀態)

●蘆洲鄉道路開發與229路後續開去哪裡?

根據農林航空測量所的正射影向圖,1978年當時並沒有今日的三民路與民族路,若要符合當時停靠樓厝、水湳、水河與保佑村的路線,勢必得走第一代北62線(1983年改編為北61線),路線大概是今日蘆洲中正路→忠孝路→復興路→民族路→民族路257、327、426、436巷→仁愛街。

隨著蘆洲鄉道路逐漸開闢與拓寬,如前面提到1985年蘆洲鄉代表對於臺北客運229路未增班之不便,後來便將264路自1986年以後改行駛至蘆洲樓厝村。根據農林航空測量所提供的1987年的正射影圖,可以發現三民路已開闢完成、民族路位於水河村的路段尚未連接至三民路,此時基本上264路大致也已取代原有229路的地位,1990年代與11路的狀況相似,幾乎不知道發車情形。

首都客運入主臺北客運後,229路尚未如11路停駛,反倒也持續營運了一些日子。2019年12月臺北客運引入一批HINO大車,固定行駛229路的264路駕駛剛好配到新車018-FS,使得229路難得出現沒有貼廣告的公車。2010年6月26日,隨著捷運蘆洲站開通,229路於民族路、三民路的路廊被264路合併,這個編號也正式消失於歷史之中。
▎229路首都色車輛018-FS
▎229路最後一天使用傳統塗裝車輛405-FA營運
▎229路路線圖(臺北客運早年網站留存)
▎1970年代至今的各類地圖(點圖放大)


【封面故事】

264路雖然不及307路來得有名,但該路線連接板橋、萬華康定路、三重與蘆洲。從早年老萬華車站的樞紐、鄰近西門商圈、駛入三重、蘆洲的人口密集區,又不與捷運完全重疊,大概也是264路能維持高人氣與高營收的方式吧。

封面照片中兩輛264路駛上中興橋,乘載著自文山客運、臺北客運傳統色車輛、櫻花車至首都客運入主後的橘白印象、低地板公車,這超越一甲子不間斷的印象,未來應該也會存在吧?
▎兩台264路櫻花車接連上中興橋的背影

→前往凡交通粉絲專頁


【參考連結】

農林航空測量所:圖資供應服務平台(圖資平台)
臺灣百年歷史地圖(圖資平台)
[記錄] 11 / 229 (公車紀實:PTT Bus版)
[記錄] 驚魂記..11路運轉記實.. (公車紀實:PTT Bus版)
[記錄] 229運轉記實 (公車紀實:PTT Bus版)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