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公開數據:2022年度臺北聯營公車行駛效率出爐
2022年度臺北聯營公車行駛效率(按路線分)出爐
伴隨COVID-19疫情逐漸趨緩,生活也漸漸地恢復到原本的模樣,但綜觀公共運輸的營運情形,在疫情肆擾得到緩解的後疫情時代,卻難以回到原有的營運水準,包含疫情改變現有的工作模式、避免接觸使得私有運具與共享運具的使用量增加、疫情也凸顯駕駛員嚴重不足等問題。以下小編將來分享2022年度的臺北聯營公車行駛效率。
■資料來源
臺北市公共運輸處統計資料(發佈時間:2023年 4月20日)
https://www.pto.gov.taipei/
(左側統計資料→點選預告統計發佈時間表並點入PDF文件→資料種類公路運輸統計→下載臺北市聯營公共汽車行車效率-按路線分)
■總體說明
●臺北聯營公車近五年營運情形摘要
以上是近五年臺北聯營公車的總體營運情形,剛好可以比較疫情前後的營運數據。在疫情尚未爆發前的2018年與2019年,臺北聯營公車行駛段次約為1800萬左右、總客運人次約為4.78億左右,隨著2020年隨著全球疫情迅速嚴峻、2021年5月COVID-19病毒正式入侵臺灣,2021年的臺北聯營公車行駛段次降為14,381,690段次、總客運輛僅剩下319,403,656人次;為減少虧損與因應駕駛員不足,2022年的行駛段次並沒有顯著回升,僅有14,331,053段次;運量則是略微回升至342,300,138人次,較於2018年的客運人次減少近28%。
●運價調整說明
根據臺北市公運處大事紀的資料顯示,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的浮動油價機制,使得運價大約維持在18元至19元間,而2020年7月議會同意在案的核定運價為19.3136元。雖然2022年尚未公開因油價浮動機制而逐季調整的運價,但根據網路媒體與公共運輸處新聞稿指出,原本客運業者欲將運價調升為27.6778元,後送審的版本為23.4704元並由臺北市議會通過,自2022年10月起實施。無論在總體或各路線數據上,即便營收有所增長,但部分路線的搭乘人次卻比2021年更少,這應該也是未來值得注意的部分。
■2022年營收排行TOP50
●2022年TOP50與2021年營運實績比較(點圖另開視窗)
●2022年TOP50與2018年營運實績比較(點圖另開視窗)
將2022年營收TOP50的路線分別與2021年、2018年營運實績比較,雖然比起2021年的營收有所成長,但與未爆發應情前的2018年,可以發現TOP50內的絕多數路線尚未回到疫情以前的營運實績。下面僅針對307路、299路、265區間車、620路、中山幹線等幾條路線進行簡單統整:
●307路近五年營運數據
307路「板橋—撫遠街」為臺北聯營公車的營收之首,即便受到捷運松山線通車略有影響,但COVID-19疫情更是衝擊307路的整體營運。在駕駛員荒的後疫情時代,307路在2022年的行駛情形為265,213段次,相比於2021年的271,351段次略有減少,不過在客運乘載的部分,2022年客運量為12,720,772人次,比起2021年的11,874,790人次來得多。因應運價提升的影響,307路在2022年的每公里營收上升至82.94元,將較於前四年都來得高,也是有記錄以來的歷史最高點。
●299路近五年營運數據
299路「新莊—永春高中」為大都會客運與三重客運聯營的路線,自從首都客運正式入主三重客運的營運後,自2020年5月16日起採取兩家業者聯合排班的方式經營,以減少原本因競爭而多發的班次;2022年又受到塭仔圳重劃區的整地作業,原本位於輔大附近的三重客運新莊調度站向南遷移至樹林俊英街,並自2022年4月23日起正式載客。
在後疫情時代,2022年的行駛情形為228,448段次,比起2021年的266,162段次來得少,若相較於2018年的429,038段次,其減少比例高達46%。就載客人次而言,2022年的客運量為7,195,258人次,比起2021年的7,440,928人次來得更少些,更遑論2018年的載客人次高達11,967,465人次,減少幅度幾乎達到4成。
●265區間車近五年營運數據
265區間車「板橋—行政院」為大南汽車與三重客運聯營的路線,不過班距為兩家業者各別核定,三重客運為尖峰7-10分、離峰10-15分、例假日15-20分;大南汽車為尖峰12-15分、離峰與例假日15-20分。在後疫情時代,265區間車的行駛情形自2021年的306,888段次仍減少為2022年的293,304段次;不過載客人次從原本2021年的5,808,823人次略恢復為2022年的6,098,882人次。
●620路近五年營運數據
在慘澹中有一個有趣的反指標,位於第12名的620路「士林高商—中華科技大學」為大有巴士與光華巴士聯營,雖然2021年受到疫情警戒導致客運量下降,但總體營運情形似乎有穩住腳步,2022年的總營收達到歷史新高。不過究其結果,旅客可能因為班次密集而放棄選擇班次少的路線,而就內湖路-東湖地區路廊有密集的內湖幹線、287區間車與620等路線,相較班次少的247(含區間車)與紅2大概就回不去原本的輝煌。
●中山幹線近五年營運數據
中山幹線「天母—青年公園」為光華巴士獨營的路線,2018年4月2日從220路升格為中山幹線後,2019年6月30日又從臺北車站、衡陽路一帶,向南延長至捷運西門站與青年公園,雖然有受到疫情影響,但因路線延駛路段為首度有幹線公車營運,載客量與總營收也稍微有所提升,不確定服務同樣路廊的20路、212路與223路不知道會不會有所影響呢。
●幹線公車2022年度營運數據
以上是2017年至2018年由一般路線轉換為Merto Bus幹線公車的路線,包含7條東西向路線、6條南北向路線與3條非特定走向的路線。縱貫16條幹線公車,營收最高的幹線為總體營收TOP7的承德幹線(原226路),除了行駛承德路並在士林區連結捷運劍潭站,又與南京幹線重疊捷運中山站至南京寧安街口路段。若以每公里營收為評斷標準,最高的幹線為總體營收TOP9的基隆路幹線(原650路),雖然新店、景美路段與捷運、松江新生幹線重疊,但行經基隆路直通信義區,一直都是人潮壅擠的路線。
■小結
雖然2022年隨著病毒的症狀走向與病毒共存的政策,逐步放寬原有的生活限制,但就臺北聯營公車的營運情形,雖然客運量的確有部分回流,但仍無法與疫情前時代比擬,同時駕駛員明顯不足的問題,導致集團業者將重新分配資源以減少虧損,ˋ至於這些虧損有多嚴重呢?
根據臺北市議會「第13屆第8次定期大會交通委員會第1次會議」(2022年7月19日)與「第13屆第8次定期大會交通委員會第5次會議」的速記錄(2022年9月16日)的速記錄指出,經營臺北聯營公車的業者雖然大多數都將虧損控制在資本額的50%以內,但仍有兩家業者虧損達到56%、74%,甚至有一家業者虧損超過資本額(以上皆未指名),政府機關除了補助外,也提供業者在數據可證明的情形下,將離峰時段使用率較低的路線,透過調減班次試辦3個月的方式以減少虧損與駕駛員不足的衝擊。不過在服務水準調降的同時,更多的路線整合與交錯排班不知道是否會被考慮在內,這也是近幾年客運業者的變革方向吧?
恰逢2022年度按路線分的營運狀況發佈前三日,2023年4月17日正式取消公共運輸強制配戴口罩的政策,不知道明年此時公布2023年度公車營運狀況,能否還看到更多的曙光?
■備註
1.主支線是否合併計算依本次2022年官方發佈資料為基準。
2.圖表之比例增減計算方式如下,得出結果將換算為百分比:(2022年營運數據 - 比較年營運數據) / 比較年營運數據
3.上述資料僅包含臺北聯營公車,資料蒐集區間為1995年至2022年,早年數據可至國家圖書館查閱。
4.以上僅為小編閒暇之餘的不專業分析(畢竟沒有OD資料),若有數據誤植、概念誤解或可補充的部分,敬請不吝指教。
■參考資料
臺北市公共運輸處、臺北市政府交通局、臺北市議會第13屆第8次定期大會速記錄
→前往凡交通粉絲專頁
好像沒有新北公車路線的分析
回覆刪除